12月4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经验交流会,在综合楼二层清常厅召开。马贵生副书记、张旺喜副校长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各教学单位骨干教师,会议还邀请到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张洪欣教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陈亮主持。

马贵生副书记首先肯定了我校首届教学质量周活动,指出课堂是培养人的主渠道,质量周的主题定位于提升课程供给水平上非常精准。同时指出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学校推动课程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并肯定了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已取得的成效。另外,马贵生副书记还指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有成熟的政治觉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就是要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马贵生副书记勉励各位老师,要始终保持意识形态斗争的敏锐度,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要不断探索,深入挖掘。

张旺喜副校长表示,课程思政建设目前虽然仍处在探索阶段,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在专业课中多层次、全方位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最终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伟业的新时代人才。同时表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类似的经验交流会也应经常举办,帮助教师不断摸索、完善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式,找到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

本次讨论特别邀请了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张洪欣教授,分享在科学的研究中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张教授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为落脚点,倡导交叉学科平台的建设,着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理工融合的视角,更加关注通俗性、研究型、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创新。通过5G系统的正交极化天线举例,提出将“网络强国”思想深化于课程体系中。此外,张教授还提出了在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下的课程思政模式以及科教融合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思政融合方法,力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国家信息安全理念。最后在思考总结中,强调要将课程知识的传授与传统知识、文化理念和学校背景联系起来,求真触情,并传达思想价值!

之后,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了相关经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卜晨光老师围绕“从立德树人到课程思政”的主题展开,倡导提高课程教学的问题导向。主要从政治立场坚定的基础、专业教材的选用、重视课堂表达策略三个方面展开。学生助教代卢德平老师进行分享,以语言符号学课程案例,进行语言政治景观的符号学分析。紧密围绕北京语言大学思政课程项目建设主旨和目标,将思政元素、专业课堂和学术研究三者相结合。在研讨交流环节中,信息科学学院于东老师提出,课程思政不限于课上的交流,课下线下的补充也很有启发意义。
最后,教务处副处长陈亮最后表示,今后将搭建更多平台,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