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作为学校2019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我校信息科学学院于东副研究员在主楼北侧255语言实践演播厅,为大家展示了一堂信息技术导论专业课与思政元素有机交融的示范课。 教务处副处长陈亮在开场动员讲话中谈到,于东老师的《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有三个第一,该课程不仅是信息科学学院第一门建设的课程思政课,也是我校第一批课程思政建设课,同时是学校组织的第一堂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代表着我校课程思政供给方面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本次教学质量周的主题是“提升课程供给水平,建设教学质量文化”,其中思政与育人元素的有机融入,则是高水平、高质量课程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教育部正在开展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工作,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实现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是一流课程构成和评选的重要因素之一。希望通过此次公开课的展示,为全校教师在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思考与实践方面提供经验与参考。
于东老师本讲内容为“操作系统概述”,主要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与发展等。在讲到“虚拟内存”这一概念时,于东老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矛盾论向学生解释道,对计算机用户而言,内存容量多多益善,而现实情况是内存容量有限。这是内存管理要解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首先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用户同时打开许多程序,但一个时间点通常只关注一两个程序,因此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就是正在处理的程序。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将其他不常用程序从内存中转存到硬盘,腾出更多内存给一两个正在处理的程序,既可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用户打开多个程序的需求,这就是虚拟内存技术。由此,于老师在如何发现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给同学做了一些知识拓展,并嘱咐同学日后生活工作中遇到复杂问题时,也要学会理清思路,抓住矛盾和主要矛盾,精准迅速解决问题。
最后,于老师结合操作系统这一本讲主题,用简短的时间给大家介绍了两个科技人物。一是WPS软件创始人、“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一是2019年11月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技术自主情结,其带领团队取得的成果都填补了国家某方面的空白,背后支撑他们的则都十年磨一剑及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频频点头。 课后,于东老师表示,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很高,老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觉悟,同时也要在备课时下足功夫,努力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巧妙融合,生搬硬套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每门课程都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承担育人功能,是国家、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也希望通过公开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