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推动课程建设,提高课程供给水平,以评促建,及早做好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准备,我校现启动校级一流课程评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注重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以扶强扶特为原则,重点支持已有建设基础并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参评课程应体现高阶性,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品格塑造相统一;体现创新性,内容上关注学科前沿,方式上以学生中心;体现挑战度,课程设置具有适当难度系数。
二、申报类型及要求
因学校已经组织本年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评选,所以本次推荐申报的课程分为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不同类型课程要求如下:
(一)线上一流课程。突出优质、开放、共享特点。建设要求参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二)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老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荐条件
(一)课程纳入学校本科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须至少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截止2020年6月),并保证能够在2021年1月前完成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课程需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符合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等条件,一门课程只能从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
(二)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教师,课程负责人及课程团队成员师德师风良好、学术端正、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限申报一门课程。
四、评选流程
学校参考各教学单位的招生专业数量、一流专业数量、课程总量分配申报推荐名额,推荐名额的分配原则:各国家级一流专业可推荐2门课程,各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可推荐1.5门课程,各其他招生专业课推荐1门课程,无专业的学院可推荐1门课程;各单位名额总数四舍五入;名额为各类课程推荐总额,如何具体分配由各单位研究决定。
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按照分配名额及本单位一流课程建设规划做好推荐工作,学校将结合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指标评选出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的校级一流课程予以建设,并将在入选校级一流课程中择优推荐参评2020年国家级一流课程(届时不再另行申报遴选)。
五、材料报送
各教学单位于2020年6月20日前将申报书及《校级一流课程申报汇总表》纸版(一式七份)报送至综合楼1016室,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yangweiwei@blcu.edu.cn。
联系人:孙琪、杨威威、丰文秀
电话:82303077
附件:
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2.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校级一流课程申报推荐名额表
3.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线上一流课程申报书
4.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申报书
5.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申报书
6.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一流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20年4月10日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pdf
附件2: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校级一流课程申报推荐名额表.docx
附件3: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线上一流课程申报书.docx
附件4: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申报书.doc
附件5: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申报书.docx
附件6: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度校级一流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docx